土搂进出只有一个大门,外墙全部为夯土结构,坚实牢靠,能有效阻止敌人进攻,保存完好的土搂已经有700多年历史,从元代至今鲜有大的维护。内部则多为木制结构,干燥舒适,便于居住。
最早知道这种建筑是80年代看过的一部名曰《围屋》的电视剧,剧情早已模糊,只记得主演是当时红极一时的宋佳。但片子里土搂的形象却深深烙在脑海中,成为一直想亲眼所见的目标。网络发达后看到许多有关记录和描述,更加强化了这种欲望,这次去厦门,终于圆了这个梦。
土搂进出只有一个大门,外墙全部为夯土结构,坚实牢靠,能有效阻止敌人进攻,保存完好的土搂已经有700多年历史,从元代至今鲜有大的维护。内部则多为木制结构,干燥舒适,便于居住。
距离厦门最近的土楼群在漳州市南靖县,规模较大的一处叫作田螺坑土楼群,距厦门约两个半小时车程,路况很好。下高速,再走上一段崎岖山路便到了土搂接待中心,在那里需要花上90元门票钱,之后换乘景区中巴,再翻过一座山便到达目的地了,其实沿途就已经可以看到坐落在公路两侧的不同风格的土搂了,只是规模不大而已。土楼群实际就是一个自然村落,除了保存完好的土搂群,村庄周边已经建起了风格不同的其他房屋,但土搂的雄伟依然尽显无疑。
有宽敞的院落,院子中央大都修建一所庙宇,供族人祭拜。
关于土搂,不可能以一篇简单的博文概括之,据我记忆,在电视上似乎看过类似介绍,土搂的防御功能也很严密,暗藏机关。此外,我所关心的客家文化不可能靠一次旅行而搞清楚,当地的导游只是一个向导而已,根本讲不清我问的诸多问题。
土搂里生活气息浓郁,晾晒着各种看不懂的东西,草药?抑或是其它干菜
比如,来自河南一带的客家人为何语言独特而不同于我们熟知的河南口音?回来后我查阅一些资料才有了初步的感悟:河南人原先的口音并不是豫剧中的味道,他们千年迁徙定居异乡,过着相对封闭的生活,语言的发展也在其内部形成,所以形成了现在的客家方言。而现在的河南已经经过数百年的外敌侵入,受到蒙古、旗人等多次影响,才逐步定型。也许我的理解有误。
土搂里生活气息浓郁,晾晒着各种看不懂的东西,草药?抑或是其它干菜
我认为土搂在现如今依然有他的现实意义。强拆的事情很难发生在土搂身上,建筑面积小,但拆迁工程浩大,牵扯的原住民数量过多,赔偿问题是个难题,开发商不会做费力不讨好的买卖吧?另外,村里不论是优秀的支书还是霸道的村长,仇人总是要有的,但无论怎样的仇恨,纵火烧掉领导房子的事情是万万不能做的,因为这样会殃及自身,一把火烧毁自己。这些就没有史料了,全是我的梦想。
生活在这里格外显得悠闲安逸,全无都市的喧嚣与奔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