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月二十九日,三位“槟榔西施”出现在上海台商庙会推展会上,吸引众人眼球。
走访台湾归来,说起印象最深的东西,槟榔当属其一。
“高高的树上结槟榔,谁先爬上谁先尝。”歌很熟,但槟榔树却从来没见过。到台湾后经人指点,才知道那是一种细细高高,有点像椰子的树。台湾走一圈下来,车窗外目之所及,常见成行成片的槟榔。街头巷尾,卖槟榔的小铺也随处可见,视品质不同,一百元新台币一般可买七八粒到几十粒不等的槟榔。
槟榔是一种青果,似橄榄。台湾人吃槟榔通常把槟榔剖成两半,用一种香叶包裹,里面还要涂上石灰,上档次的还佐以其他的香料。嚼食槟榔让人面颊发红,浑身发热,有提神和驱寒的作用。
虽然吃槟榔是台湾民众的传统,据说常食者达三百万,但槟榔也是台湾最有争议的农产品。因为槟榔嚼起来满口血红,吃相不雅,吐渣则污染环境,常吃对牙齿也有损害。更要命的是,近年的研究认为多吃槟榔口腔癌发病率高,也会引发高血压和心血管一类的慢性疾病。
一位台北的朋友说,有嚼食槟榔习惯的多为司机等一些“劳力者”,像台北这样大城市里的“劳心者”和白领人士对这种既不健康也不高雅的食品往往敬而远之。难怪台湾知名食品企业统一集团一位负责人说,槟榔市场很大,但从“尊重生命”考虑,他们从不做槟榔加工生意。
今年,台湾槟榔价格下跌,除丰产的因素外,一些忠实消费者为健康少吃甚至戒掉“槟榔瘾”也是诱因。
其实槟榔作为利润较高的栽种品种,在台湾种植面积达五点三万公顷,为数十万人提供生活来源,已是一大产业,并大量出口大陆。去年以来,仅在福建泉州口岸登陆的台湾槟榔已有六十批计一百二十九吨多、货值近二十二万美元。槟榔也是常用中药。突发奇想,如果找到一种即爽口又健康的吃法,恐怕就两全其美了。
在去日月潭的路上,游客会看到路边镶着透明玻璃的小屋子一个接一个,屋顶上面类似警灯的红灯闪个不停,初看以为是报警点,再看里面坐的不是警察,而是“槟榔西施”。
“槟榔西施”指穿着清凉的卖槟榔的年轻女性。以前以为台湾卖槟榔的都是“槟榔西施”,到台湾后才知道“西施”只占槟榔销售者的一小部分,而穿着“三点式”之类极度“清凉”的“西施”就更少了。
不过“槟榔西施”虽然穿着上有些冲击力,长相往往与传说的“西施”有差距,令远来的游客失望。导游一句话醍醐灌顶:“如果长得像西施,谁还会卖槟榔!?”
“槟榔西施”在很多台湾民众眼里是个贬义词,但也有不少人认为“槟榔西施”是台湾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。在上海的台商举办台湾庙会时,也把“槟榔西施”作为一个亮点。
槟榔也好,西施也罢,不管怎么说,能把两者巧妙结合,的确是台湾的特色